青岛故事|80后返乡接管父亲樱桃园 直播带货亩赚七八万
进入4月份,莱西市水集街道小夼村大樱桃迎来丰收季。1986年出生的张克平16年前返乡创业,从父亲手里接过种植大棚。他率先引入全自动温控技术,亩产量达到2000斤。同时,他还打通线上渠道,把樱桃卖到全国各地,收入也大幅提高,每亩地纯盈利达到七八万元。种植收益高了,村里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,80后的果农已经接近一半。
用上温室大棚,提前上市一斤卖到50元
“我们这里从1997年就开始种植大樱桃。”种植户张克平说,他父亲是最早的一批。当时,他们从烟台引进了品种和技术。
“当时技术还不成熟,亩产量也就1000斤左右,而且品种也比较老旧。”张克平说,后来父亲年纪比较大,就想让他回来接手。当时,家里只有4亩地,种了一个大棚,一年也能收入十几万。他当时正在外面工作,挣得还不如家里多。于是,他就下定决心,回家好好种樱桃。
回家以后,他又承包了6亩地,扩大到3个大棚。除此之外,他还引入自动控温技术。通过调节大棚里的温度,来控制樱桃的成熟期。“这些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,比如开花期最适宜的温度是18℃到22℃等等。”张克平说,跟传统的露天种植相比,大棚上市的时间早,价格也相对较高。
“现在一斤能卖到50元,高峰期能卖到70元。”张克平说,现在种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亩产量能达到2000斤左右。而且,个头比较大,甜度高,市场上非常受欢迎。
线上销售一亩赚七八万,村里年轻人掀起返乡潮
“产品质量好,我们从来不缺订单。”张克平说,刚开始的时候,他就在朋友圈销售。从2019年开始,抖音平台火了以后,他又从上面直播带货。
“少了中间商,我们的利润更高。”张克平说,每斤至少有10元差价。线上渠道打通以后,果农的收入更好了。而且,快递发货速度更快,消费者的体验也更好。
为了保障口感,他们每天凌晨3点左右开始采摘,一直忙到早晨6点左右。这也是他们长期摸索出来的经验。这个时间段,气温比较低,果实更容易保存。现在快递物流很快,省内一般早晨发货,下午就能到餐桌。省外的话,一般第二天中午就能送到。省去了中间环节,果实的口感更好。
“樱桃还没摘,订单已经开始排队了。”张克平说,购买的客户全国各地都有,很多都是回头客。虽然今年的价格略有下降,一亩地纯收入也能有七八万。
在高收益的影响下,村里这两年种樱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“80后占了近一半。”张克平说,最年轻的有一个00后。截至目前,他们村里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50亩。
做强品牌,大樱桃走向世界
“年轻人的视野更开阔。”张克平说,相比于父辈,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更高。这两年,大家的种植技术也越来越精进。而且,品牌意识越来越强。
从1997年种植樱桃以来,他们村已经有20多年历史。“在莱西当地比较有名,全国知名度还没打开。”张克平说,现在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,他们面对的都是全国的客户。他们种出的樱桃个大果甜,想要卖出更好的价格,就必须抱团发展,做强村里的品牌。
未来,他们希望能够持续选择更优异的品种,让小夼村樱桃结出更多的“致富果”。
(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)
- 青岛故事|80后返乡接管父亲樱桃园 直播带货亩赚七八万
- 青岛故事|“95后”越野摩托大赛冠军回乡创业种香菇!筹资80余万建大棚,亩均产值超十万
- “小艾草”的“振兴梦”——艾草“新农人”卜钦龙返乡创业成致富带头人
- 80岁老人十年前与宫颈癌交手,十年后又遇胰腺肿瘤,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微创手术助她再获新生
- 【视频】在茶香中长大,“80后”茶人书写属于自己的茶人生
- “80后”王承彬出任聊城兴业控股总经理,此前将帅已多次换任
- 青岛故事|平度90后留学女生返乡创业,一年孵化出50多位“乡村网红”
- 青岛故事|80后新农人返乡当“田管家”:一年托管10万亩,年产值超2000万
- 青岛故事|香椿、羊肚菌……平度80后夫妻返乡种大棚,还搞起文旅项目
- 青岛故事|希望带领村民致富!平度姐弟俩返乡创业,开直播将黄瓜卖往全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