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鲅鱼上市,尝鲜正当时
四月底的青岛,在沙子口渔港,清晨五点的码头已是一片繁忙,渔船满载着银光闪烁的鲅鱼归港,鱼贩们吆喝着“头茬春鲅到港”,空气中弥漫着海洋的馈赠与人间烟火交织的气息。4月13日,第二十一届沙子口鲅鱼节开幕,这场为期近两个月的“蓝色狂欢”,让“鲅鱼经济”热度持续升温——从渔港化作餐桌上的鲅鱼水饺、熏鲅鱼和红烧鲅鱼,这条承载着孝道文化的洄游鱼,让岛城市民的春日生活更具烟火气。
鲅鱼热销,价格与往年持平
“鲅鱼跳,丈人笑”,这句在青岛口耳相传百余年的俗语,承载着独特的孝道密码。每年谷雨前后的春鲅肉质最为肥美,承载着孝道文化的鲅鱼也成为这期间青岛市场上最为畅销的鱼类。
4月22日,记者在岛城多家农贸市场走访中发现,鲅鱼占据了市场最显眼的位置,而市民们也都在纷纷选购鲅鱼。“每年这个季节就是吃鲅鱼的时候,今天特别买了三条,一条留着自己家吃,一条送给岳父岳母,一条送给爸妈,大家一起享用这春天的美味。”在九江路一处农贸市场,市民孙先生介绍,今年的鲅鱼价格范围在每斤25至50元不等,相比来说今年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,尚在可接受范围内。据了解,鲅鱼的畅销还带动海蛎子、蛤蜊等其他海产品一起热销。
调查中,记者了解到,鲅鱼不仅是在本地销售火爆,通过直播、冷链,商户们将新鲜上市的鲅鱼卖往全国各地,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。在沙子口渔港经营三代的老渔民赵先生回忆,“二十年前鲅鱼多是本地消化,如今网购和冷链物流让‘孝心鲅鱼’走向全国,今年儿子还托我给北京亲家寄了真空包装的鲜鲅鱼礼盒,第二天就端上了亲家的餐桌。”
鲅鱼宴成各酒店主打菜品
本地鲅鱼大量上市,也给各大酒店增添了美味食材。在劈柴院的老巷深处,72岁的孙姓老人正用祖传石臼捶打鲅鱼糜。“过去甜晒鲅鱼能存整年,现在年轻人爱吃鱼丸,我就改良了酸汤配方。”老人说。期间,铁锅里的鱼丸随沸腾的汤汁翻滚,混着崂山香菇的鲜香漫出窗外。这道承载三代人记忆的家常菜,恰是青岛鲅鱼烹饪技艺演变的缩影。
“鲅鱼之味,在于‘化平凡为神奇’。”闽江路某私房菜主厨张振华手持双刀,将鱼肉剁成细腻的肉泥。在他手下,胶东传统鲅鱼做法焕发新生:崂山家常烧以古法酿造的特级酱油唤醒深海之鲜,八带炖用现捕章鱼与老豆腐激荡出层次分明的海洋交响,回锅蒸技法让鱼肉在三次温度变化中呈现果冻般质感,而那道镇店之宝“鲅鱼狮子头”,更将淮扬刀工与胶东渔家智慧完美融合——鱼肉与五花肉以黄金比例混合,嵌入清脆马蹄丁,在清鸡汤中舒展如云。
青岛餐饮业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,将鲅鱼宴席融入到各地酒店:金茂湾的青岛本帮菜家的鲅鱼锅贴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沙子口渔家宴的“鲅鱼丸子”鲜亮又筋道,“炭烤鲜鲅鱼”等新式菜品,吸引年轻食客。位于华严路上的圣地雅阁酒店杨经理说:“我们酒店就趁着这个鲅鱼季推出了鲅鱼一鱼两吃的菜品——鲅鱼头烧蒜薹,鲅鱼尾白灼,现在成了进店顾客每桌必点的一道菜。”
一条鲅鱼“游”出产业新赛道
华灯初上,崂山脚下的东麦窑村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。渔家乐“海之味”院内,北京游客陈先生一家正体验“鲅鱼宴制作之旅”:孩子们学着将鱼肉挤成丸子,父母在土灶前煎制甜晒鱼,最后围坐在百年海草房里享用劳动成果。“这比单纯吃海鲜更有温度”,陈先生在朋友圈晒出的九宫格照片,半小时收获上百点赞。
4月13日,第二十一届沙子口鲅鱼节开幕,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消费促进活动,让市民游客走进崂山沙子口,尝渔家美食、住特色民宿、品浓厚文化,感受沙子口山海旅游小镇的独特魅力。据介绍,近年来沙子口鲅鱼节已从单一销售活动升级为“文化+产业+旅游”的综合性节庆IP。据“微崂山”发布,2025年,节庆期间沙子口街道通过“好作品、好时光、好味道、好乐趣”四大板块系列活动进行推介,原创IP形象“小伍”则通过视频,现场发布了三条特色线路。将鲅鱼礼俗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,一条鲅鱼激活了当地蓝色经济的发展。
另外,鲅鱼产业的繁荣,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。过去,鲅鱼以鲜食为主,如今通过深加工,衍生出冻鲅鱼水饺、罐头、熏鱼、甜晒鱼等产品。采访中,青岛贡海食品有限公司手工海鲜水饺的销售经理刘女士说:“我们家的海鲜水饺去年年产值是8000万元左右,出口额在2000万元左右,外国人特别喜欢我们的手工海鲜水饺,今年的出口量还在增加,而且鲅鱼水饺特别畅销,这是我们青岛的特色。”